假山制作選石要領(lǐng)
在有限的空間內(nèi),堆土為山難以刻畫挺拔、雄奇、變化無常的假山外型,因而造園者逐步偏重于疊石為山。加上唐宋今后賞石、拜石、宴石的嗜好成風(fēng),以供賞玩及疊山之用。
大凡成功的假山著作無不從選石開端的。所謂的選石,除了對堆疊假山的石材品種的挑選之外,還包含對詳細山石的巨細、外型、紋路、色澤、質(zhì)地等的挑選(相石),因為假山的堆疊不可能找到與圖紙描繪相一致的對應(yīng)單石,因而相石掇山是假山著作成功的關(guān)鍵因素。
并非一切的山石都可堆疊假山,故從事假山之業(yè)者,必先深諳石性。通常傳統(tǒng)所選的假山石料多以層積巖為主,綜觀江南地區(qū)的園林假山,尤以太湖石假山和黃石假山為多。其他如產(chǎn)于廣東英德的英石、江蘇常州一帶的斧劈石、安徽宣城、寧國一帶的宣石等也常用于假而成山,但通常規(guī)劃較小。如揚州個園的冬山即以宣石堆疊而成,其石色皎白,遠遠望去,儼然似積雪未消。
太湖石,俗稱湖石,尤以產(chǎn)于姑蘇太湖洞庭湖西山一帶的太湖石*為有名。其他如江蘇宜興、浙江長興、安徽巢湖等地亦產(chǎn)相似太湖石的石種。
太湖石性堅而潤,嵌空穿眼,有悠揚險怪之勢。色澤有青、白、灰、黑等。其質(zhì)紋路縱橫,拉攏起隱,遍多凹窩,由風(fēng)波沖擊而成的,謂之“彈子窩”。
另一種太湖石為“種石”,即對缺少天然孔穴的太湖石,人工鑿孔加眼,再沉于水中,放到波濤沖擊處沖刷。因時刻較長,所以有“阿爹種石孫子收”的說法。如今多用電動工具進行加工、拋光。
太湖石又有水、旱兩種,以水中者為貴,但因采石不方便,現(xiàn)多用山中旱石。旱石盡管大多枯而不潤,有的還常帶土色,但堆疊好的假山只需借以數(shù)年的雨水沖刷,天然會顯露出多孔小巧或嶙峋美麗的形狀。
太湖石歸于沉積巖中的石灰?guī)r,石灰?guī)r在高溫下易受雨水腐蝕,其溶蝕變形后,便構(gòu)成了千姿百態(tài)的石灰?guī)r溶地貌。
凡具有石灰?guī)r溶地貌的山體,在有裂隙之處,有水的溶蝕而構(gòu)成的山洞稱之為巖洞。大凡成功的太湖石假山著作無不以石灰?guī)r巖洞內(nèi)的溶蝕景象進行模仿外型。
姑蘇的環(huán)秀山莊假山仿自姑蘇陽山的大石山景象,它有假山洞、石室等模仿石灰?guī)r巖洞,洞頂選用穹隆頂或拱頂?shù)牟季洲k法,傳神而又鞏固,雖閱歷了二百多年而沒有呈現(xiàn)開裂走動的痕跡。
和計成同時代稍早的文震亨在《長物志》中說:“堯峰石,近時始出,苔蘚叢生,古拙心愛,以未經(jīng)采鑿,山中甚多,但不小巧耳。然正以不小巧,故佳。”
堯峰石即產(chǎn)于姑蘇近郊堯峰山的黃石。明末堯峰石的運用,使造園疊山史上的大事,從此黃石假山成了與太湖石假山并排的假山門戶。
黃石假山在外型上效法天然界山體的丹霞地貌,或沉積巖山體中的天然露頭的風(fēng)化景象,**出了一代新個性假山形象。
黃石屬沉積巖中的砂巖,鋒芒清楚,概括呈折線,呈現(xiàn)出蒼勁古拙、質(zhì)樸雄壯的表面特征,有種陽剛之美,與太湖石的陰柔之美,正好是天壤之別的兩種個性,遭到造園疊山家的注重。
- 上一篇:黃蠟石真假辨別技巧
- 下一篇:景觀石之龜紋石作為盆景應(yīng)該怎么布局